顯然,電子商務的興起具有深刻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原因。 第一,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革命性飛躍是電子商務興起的根本原因。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是20世紀科學對社會發展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電子計算機的結構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4個階段的進化。但從50年代到70年代,計算機的成本仍是昂貴的。只是到80年代,出現微處理器,大大降低了計算機的成本,從而使應用越來越普及。同時,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不斷改良和開發,使國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成為可能。況且,計算機軟件是20世紀科學進步的又一重大成果,而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就是典型代表。操作系統利用WEB瀏覽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管理系統等綜合技術而構成的網絡應用軟件成為電子商務又一基礎技術條件。但是,對比計算機硬件技術,目前軟件的工業化程度還比較差,說明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還有待應用軟件技術的新發展。 第二,美國靈活的資本市場加上有助于冒險的經濟環境是電子商務存在和發育的重要經濟條件。1977年到1992年的15年,美國風險資本公司每年為投資籌集的資本約為30億美元一50億美元,而1993年一1998年風險資本急劇增加,1998年達到250億美元;1993年管理基金僅為310億美元,1998年達到80。億美元;1994年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僅為280億美元,而1999年達到近700億美元。相反,同期歐洲的風險資本和股票發行募集資金還不到美國的一半。美國金融市場的變化迫使資金遠離傳統管理方式企業,競爭性壓力加快了公司成熟的步伐。企業從零發展到產業巨頭的速度大大加快,目前美國市場資本化前100家公司中,約2500是二三十年前還不存在的。市場經濟模式從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 “三大”汽車制造商模式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者壟斷— 微軟模式,不斷現的新企業,使數字公司面對大量前所未聞的公司的競爭,自身不可避免一直處于壓力之下。美國風險資本的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功能以及競爭方式的變化,給電子商務提供了大顯身手的經濟環境。 第三,電子商務的交易優勢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是其迅速發展的基本動力。增加貿易機會、降低交易成本、簡化運作流程、提高價值效率是電子商務的突出標志,通過因特網,借助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人們可以跟蹤貨物在全球各地的流動情況,以便保持所需存貨的精確水平,而不會積壓高昂的貨物。據估計,電子商務可降低成本40%^-70%。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帶動了新的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進而刺激了美國經濟的增長。根據美國商務部發表的《2000年數字經濟》報告,信息技術產品價格的下降,不僅促進對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等硬件的巨額投資,還促進對利用和增強這些設備生產能力軟件的巨額投資。1995年~1999年,美國信息技術設備和軟件的實際商業投資從2430億美元增長到5110億美元;其中,軟件投資從820億美元增長到1490億美元。投資帶動產品和服務的供應,刺激了采用信息技術的軟件程序、因特網和電子商務公司的發展,1995年~1999年,信息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占近1/3,并且信息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使美國通貨膨脹率降低,1994年~1998年每年平均降低0. 5個百分點。 |